财经新闻

【 全球首家物联网金融应用交易中心 】
无锡感知合约交易中心

中国央行对货币政策发出不同寻常的解读

发布时间:2015-10-28作者:来源:和讯网
分享到:

专栏作家余木撰文指出,央行上周六“双降”-存贷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下调。根据市场银根变化再次“双降”,如此落实货币政策,本应十分正常,但央行却有着非寻常的解读,莫非这与内地初现“通缩”有关?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。


双降常有央行两度解读罕见

上周五,央行宣布自2015年10月24日(上周六)起,下调金融机构存贷利率0.25个百分点,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;并自同日起,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.5个百分点,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,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。

在有关“双降”决定公布后,央行网站随即刊登“央行有关负责人就降息降准以及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答记者问”,对“此次出台降息和降准措施的主要考虑是甚么”进行解读,并强调央行将继续密切监测经济和物价形势变化,综合运用各种工具组合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稳定运行,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,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。

对落实稳健货币政策进行解读,这是正常不过,但奇怪的是,昨天在开市前,央行突然在网站发布“央行有关负责人就降息降准以及开放存款利率上限进一步答记者问”,就有关举措再次解读。

“答记者问”是非常正常的安排,而“进一步答记者问”则有点不寻常,尤其是央行多番强调“双降”是根据经济物价以及流动性形势变化所作的合理的、必要的政策调整,并首次明确将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(GDPdeflator)列为政策依据。

所谓GDP平减指数,就是按照价格变动情况,将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长转为实际增长,可以理解为整体经济层面的通胀率,这与消费层面的通胀率,即消费物价指数(CPI)的变动,在概念上有所不同。


GDP平减指数负值列政策依据

国家统计局还未正式公布GDP平减指数,但央行引述统计数据显示,GDP平减指数比CPI更低,前三季度GDP平减指数为-0.3%。今年9月份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(CPI)同比上升1.6%,而首三季度平均上升1.4%。

虽然今年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(PPI)同比下跌5.9%,已是连续43个月负增长,但由于CPI在低位运行-最低是今年1月份仅上升0.8%,始终未出现负数。因此,从消费层面来说,那怕是通缩风险挥之不去,内地只是通胀偏低,还未进入通缩。

不过,根据央行提供的数据,今年前三季度GDP平减指数为-0.3%,即从国内生产总值构成这个角度,内地已初见“通缩”,而央行则以“双降”应对。

事实上,央行有关负责人昨天指出:“从降息来看,主要是9月份整体物价走低,需要通过适当下调名义利率来使实际利率回归合理水平,促进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,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。”


名义利率“零”以上双降非QE

鉴于9月份CPI同比上升1.6%,比8月份回落0.4个百分点。央行有关负责人不讳言,对基准利率的调整除了主要观察CPI的变化外,也要适当参考GDP平减指数等其他物价指数的变化。他认为,GDP平减指数比CPI更低,前三季度为-0.3%,而9月份PPI更是同比下降5.9%,已连续43个月为负。因此,随着物价整体水平走低而适当下调基准利率是合理的,也是完全可以预期的。

央行多番“双降”,也不是中国版QE(量化宽松政策),央行有关负责人认为,“双降”是很传统的、常规的货币政策措施,并不是QE。尤其是国外实施QE的背景是名义政策利率已经触及“零”下界,但中国尚未面临“零利率”的约束,名义利率水平仍在“零”之上-活期存款利率0.35%,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.5%。

尽管央行有关负责人未提“通缩”两字,但如此强调“双降”与物价偏低有关,以“双降”应对“通缩”呼之欲出了!

输入关键字站内检索

无锡感知合约交易中心(英文缩写WSNEX)成立于2015年1月26日,注册资本1亿元,中心作为全球首家物联网金融应用交易中心,为各类交易平台及投资者、消费者、商家提供物联网技术、大宗商品交易和物联网金融服务,让他们在全新的物商生态体系里进行商贸活动。